2025-07-30

“买单报关”退场!跨境卖家如何应对?

2025年注定是跨境电商合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。

随着国家税务总局17号公告与海关总署150号公告的相继出台,跨境贸易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。这两项政策犹如 "组合拳",从税务申报到商品检验全方位收紧监管,或将彻底终结长期存在的买单报关灰色地带,同时对出口商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
税务新规终结"买单出口"?

近日,国家税务总局发布2025年第17号公告,公告中的第7条内容明确规定,自今年10月1日起,代理出口企业在预缴申报企业所得税时,必须同步报送实际委托出口方的基础信息和出口金额。若信息缺失或虚假,代理企业将承担相应出口金额应申报缴纳的企业所得税

新规的核心逻辑在于"穿透性的监管",代理企业需逐笔上报实际货主信息,每张报关单背后必须关联实际生产销售方的名称和纳税人识别号,并填写《代理出口企业受托出口情况汇总表》。

/图:代理出口企业受托出口情况汇总表

为落实、监管这一政策的实施,若代理企业未准确报送实际委托方信息,海关和税务将视其为自营出口企业,需就相关金额缴纳企业所得税。

举个例子:

1️⃣例子1:

假设A公司从事代理出口业务,B公司现在需要出口一批价值1000万元的货物,并且委托A公司代理出口。按照新规要求:

代理出口企业A 公司需逐笔填报委托方B公司的报关单号、纳税人识别号等信息,而B公司作为实际货主需申报1000万元营业收入。若A公司未准确报送,该笔业务将被视同自营,由A公司承担1000万元对应的企业所得税。

2️⃣例子2:

假设一家深圳外贸公司(C公司)接受贸易商(D公司)委托,出口一批价值1000万元的服装,但该批服装实际生产商是东莞工厂(E公司)。按照新规要求:

C公司必须直接申报E公司作为实际委托方(而非中间商D公司),若C公司未填报E公司信息,税务将认定这1000万元是C公司自营收入,需补缴25%企业所得税(约250万元)。

这种穿透式监管的底层逻辑,是通过企业所得税申报的刚性约束,倒逼代理企业与实际货主建立真实的委托关系。这种责任倒逼机制,也使"买单出口"的成本陡增。

什么是买单报关?简单来说,就是没有出口资质的企业,通过购买其他公司的报关单证,以他人名义出口货物。这种模式长期游走在监管边缘,根源在于实际货主与报关主体的分离。

实际上,买单报关是市场上自发的一种报关渠道,并非是国家认可的法定报关方式。这种模式在小商品出口中尤为普遍——因为这些产品退税率低甚至为零,企业认为正规报关"得不偿失",而通过买单出口可以绕过很多正规流程,减少人力、物力的投入,降低运营成本。

10月1日新规将正式实行,这也提醒相关的跨境卖家朋友需提前做好合规化布局,避免出口业务受到影响。

海关抽检升级

如果说税务新规是"釜底抽薪",那么海关总署2025年第150号公告则是.............

原文转载:https://fashion.shaoqun.com/a/2200816.html

抖音飞鸽新增"价格计算器" 客服可帮助用户计算到手价 拼多多"农云行动"助力亳州创新中药材大市场 12点聊电商:新年伊始就迎来开门红,杭州这家跨境企业今年目标"两位数增长" 拆分懂车帝,抖音赌了一把 交易额再创新高,1688单挑拼多多+Shein 淘宝、京东新规 单类目两月爆卖9000万!TikTok墨西哥跨境自运营8月开放,终于轮到中国卖家了! 亚马逊官方专属顾问深度复盘来了!独家分享"Prime会员日大卖秘籍"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