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02-20

患了眼疾,画家还能成为大师吗?|莫奈



  来源:果壳

  在我们的印象中,大部分创意天才似乎"都有病"。他们多愁善感,脑洞清奇,有的近乎疯狂。曾有人分析过140多位艺术家和他们的疾病,认为艺术家的某些特征,很多时候都归结于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,甚至病变。

  当然,艺术创作是一个很主观的活动,我们很难说艺术风格和疾病是否有着直接的联系。但如果是高度依赖视觉的画家有视觉障碍,那他们画笔下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呢?



  梵高《自画像:包扎过的耳朵和烟斗》

  眼前的薄雾——白内障

  1922年,82岁的印象派画家克劳德·莫奈(Claude Monet)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:"我日渐恶化的视力让周围的一切看起来都像蒙了一层雾似的。我此刻看到的世界非常美,这正是我想要在画中表达的。现在的我非常快乐。"

  这一年莫奈完成了一副他最具代表性的画作《日本桥及睡莲池》。这幅画以深黄和暗红为主,线条模糊,几乎看不出来事物的轮廓。



  而在1899年莫奈还没有患上眼疾的时候,他曾以同样的背景画过另一幅画。这一幅与他晚期的那一幅差距甚远:这一幅画的细节更加清晰,颜色的运用也更加细腻。



  这层蒙住了莫奈世界的雾,就是常见于中老年群体的白内障,一种现在只需通过移植人工晶体就能改善视力的眼部疾病。然而在莫奈那个年代,白内障手术还没有这么先进。一开始,莫奈担心手术的风险,但最终还是在1923年移除了晶状体。据称,手术后他能看到紫外光,因此他重画的睡莲比之前有着更多的蓝色。不过,这一说法也遭到质疑,因为他此前就画过蓝色的睡莲。



  莫奈在不同时期(白内障手术前后)画的睡莲

  白内障手术要移除晶状体,是因为晶状体混浊会导致视力缺损。晶状体对我们的眼睛来说就像照相机的镜头,在正常健康的情况下是干净清晰的,能够将光线折射聚焦在视网膜上。晶状体内含有水分和晶状体蛋白来维持其正常功能。而晶状体蛋白的结构就像我们身体中其他的蛋白一样,会因为氧化、紫外线辐射等外界因素受损。



  白内障的成因

  人一生中长年累月的磨损导致这些蛋白结构异化,累积在晶状体中,最后就像囤积已久的灰尘形成一层薄膜,导致视线模糊。晶状体蛋白的累积还会让人视线黄化,就像在眼睛前蒙上了一层黄纱布,导致颜色认知错觉。

  画风受白内障影响的画家不止莫奈一个。美国女画家玛丽·卡萨特(Mary Cassatt)是与莫奈和德加等印象派大师齐名的画家。但是相比莫奈,她的画风更着重于线条、轮廓和细节的描绘。卡萨特在68岁时被诊断出白内障。不幸的是,因为一战期间医疗人员短缺,她没能得到及时的治疗,在71岁时被迫放弃作画。



  卡萨特36岁时的画作。可以从帽子和裙子的皱褶看出卡萨特对细节描绘的精准。



  卡萨特患白内障以后的画作。比起她早期的作品,这幅作品的颜色和细节都相对有限

  缺失的色彩——红绿色盲

  在艺术界,有不少秀美的画作也出自色盲画家之手。

  约翰·康斯太勃尔(John Constable)出生在英国萨福克郡,擅长风景画,尤其是他家乡周边的风景。有学者认为康斯太勃尔患有红绿色盲,当他看到粉色、红色或橘色时,他无法感知红色的部分,所以只能看到剩下的绿色和蓝色。

  因此,他的画作中大多只用过绿色、黄色和蓝色系,而红色系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。



  StratfordMill, 1831



  DedhamLock and Mills,1820



  正常视觉(左)和红绿色盲(右)看到的世界

  —

  kcentar.me

  美国当代画家彼得·弥尔顿(Peter Milton)像康斯太勃尔一样,也是红绿色盲。但对于他来说,红色的缺失为他打开了黑白世界的大门——虽然他依旧能够辨认绿色和蓝色,但他决定干脆摒弃所有的颜色,只用黑白作画。



  Mary's Turn,1994:这幅画里的玛丽就是之前提到的患有白内障的玛丽·卡萨特

  模糊的世界——黄斑部病变

  红绿色盲是一种光感细胞病变,还有一种比较罕见的光感细胞病变——黄斑部病变,可以让人视觉模糊甚至失明。

  视网膜黄斑是光感细胞最密集的地方之一,也是视觉系统中敏感度最高的地方。当这一处的光感细胞出现功能障碍、坏死,或者血管破裂导致细胞碎片残留在黄斑,患者的视觉就会变得模糊。





  正常黄斑(左)和黄斑变异(右)

  —

  anatomychartpad.com



  黄斑变异患者看到的世界

  —

  the new york eye surgical center

  有学者认为著名印象派画家埃德加·德加(Edgar Degas)在年轻时就患上了黄斑部病变,他的视觉在之后的五十年里日渐恶化。我们可以从他晚期作品越发模糊的轮廓、线条和朦胧感中看出他的视力变化。



  德加51岁(左),55岁(中)和65岁(右)的画作

  可怖的空洞——玻璃体积血

  想必你对爱德华·蒙克(Edvard Munch)的《呐喊》已经再熟悉不过了。



  然而,当你看到下面这副自画像时,会更加不寒而栗。这幅画中的蒙克一脸愁容地躺在病床上,一只手无力地捂着眼睛,深蓝色的骷髅异物在浅色的背景中格外突兀。



  这个异物并非蒙克的凭空想象,而是他对恐惧的切实投射。他的恐惧正是来源于自己的眼疾,以及担心随眼疾而来的死亡。

  究竟是什么样的眼疾带给蒙克如此大的恐惧?它就是玻璃体积血——玻璃体内的血丝会让人看到网状异物,大块的积血有可能对视力产生致命的影响。玻璃体在视网膜和晶状体之间,当视网膜或眼睛内其他部位的血管因为撞击或其他原因破裂,血液就会渗入玻璃体内,引起玻璃体积血。



  玻璃体积血

  —

  Summit Medical Group

  1930年,66岁的蒙克发现自己得了这种眼疾,血块以各种不同的形状和斑点出现在他的视线内,有的看起来像鸟,有的看起来像同心圆。他决定用画笔记录下来眼疾让他看到的世界。

  在一幅名为《视觉障碍》的自画像中,蒙克记录了他视觉范围中心的盲区。



  在另一幅名为《受伤的眼睛》的自画像中,异物则以鸟的形态出现在视觉范围中。他在自己的记录中写道:"当我仰望天空时,这些暗点以鸟群或乌鸦的形状出现在我的视线内。这些应该就是累积在玻璃体边缘的血块。"



  色彩的奏鸣——联觉

  我们之前提到的眼疾都是用眼睛本身的病变引起,其实大脑皮层负责感官区域的错乱也会引起视觉异常,比如联觉。

  联觉又叫做通感,指的是一种感官上的刺激(比如听觉)能同时激起另一种感官(视觉和嗅觉等)的感应。比如说,有联觉的人在听到音乐时会感觉或看到颜色,或者在看到某种特定的颜色时会闻到不同的味道。



  即兴曲,1910

  被公认为现代抽象画创始人的俄罗斯画家瓦西里·康定斯基(Wassily Kandinsky)就拥有色觉和听觉联觉的能力。康定斯基从小就对颜色非常敏感,他认为"颜色是琴键,眼睛是和弦,灵魂是琴弦交错的钢琴。画家是奏响音乐的双手,越过一个又个琴键,拨动灵魂的共振。"

  他曾在看完一场歌剧后对友人说:"我看到许多错综复杂的颜色,疯狂,粗犷的线条不断地浮现在我的眼前。"

  在康定斯基的画作中,音乐无处不在。他的三部重要作品分别命名为《构成》(composition,在英文中也有乐曲的意思)、《即兴曲》和《印象》。德国画家布鲁诺·哈斯(Bruno Haas)认为康定斯基画中的不同颜色相互共鸣,产生视觉上的"和弦"。



  学术上对联觉症的研究比较有限,对这个现象的成因也众说纷纭。大部分科学家认为,联觉症是因为大脑内负责各种感官区域的交叉干扰产生的。在普通人的大脑中,负责每个感官的区域与负责其他感官的区域是分开的。而像康定斯基一样有色觉和听觉联觉能力的人,当他们听到某个词或某种音乐时,负责处理颜色的视皮层也会被激活。



 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眼疾只是给生活带来不便的纯粹的不幸。而对于艺术家来说,这些视觉上的异常和缺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天分。它们让莫奈的睡莲多开了一种颜色,为德加笔下的少女蒙上了一层雾,奏响了康定斯基千颜万色的和弦。就像德加曾说过的那样:

  "相由心生,而正是那些'错误'的相构成了艺术。"

原文转载:http://tech.shaoqun.com/a/342767.html

跨境电商:https://www.ikjzd.com/

二类电商:https://www.ikjzd.com/w/1457

DMM:https://www.ikjzd.com/w/2026


来源:果壳  在我们的印象中,大部分创意天才似乎"都有病"。他们多愁善感,脑洞清奇,有的近乎疯狂。曾有人分析过140多位艺术家和他们的疾病,认为艺术家的某些特征,很多时候都归结于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,甚至病变。  当然,艺术创作是一个很主观的活动,我们很难说艺术风格和疾病是否有着直接的联系。但如果是高度依赖视觉的画家有视觉障碍,那他们画笔下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呢?  梵高《自画像:包扎过的耳朵和烟斗》
史泰博办公用品:https://www.ikjzd.com/w/2112
亚马逊 海外购:https://www.ikjzd.com/w/998
斑马物联:https://www.ikjzd.com/w/1316
只因为在地铁上多看了一眼,我拿下了这个比利时客户!:https://www.ikjzd.com/home/91310
口述:寂寞公公总是偷听我和老公爱爱公公老公爱爱:http://lady.shaoqun.com/m/a/42854.html
"跨境拼多多"vova平台,你对它了解多少?:https://www.ikjzd.com/home/138846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