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生患癌后,跟家人约定放弃抢救:真有那一天,让我有尊严地走
走进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重症医学科主任丛云峰的办公室,印入眼帘的是几面锦旗,当问到锦旗背后的故事,丛云峰主任略带惋惜地说:好几面锦旗是家属感谢他"让亲人走得尊严体面,不留遗憾"。
丛云峰医生
医院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,作为重症科的医生,丛云峰每天都见证生死考验,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,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病人,为自己的死亡担忧。
医生患癌后说:"如果真到了那一天,让我有尊严地走"
当时,他因为工作出色,得到了去国外学习的机会,临出发时,他去医院做了个体检,结果显示"胆道有个占位",作为一个有着20年临床经验的医生,他第一反应就是胆管癌。
胆管癌虽然临床上很罕见,但恶性程度极高,有着"癌王之王"的称号,他不想耽误这次学习的机会,于是快速决定手术。
手术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,前前后后耽误了十天,在漫长的等待中,丛云峰也爱胡思乱想。
他想起接诊的患者中,有一个老年患者,因为肺心病,老人只能跪着喘气,家人一直尽力医治,但病情仍不见好转,直到老人进了ICU,才有了死了想法。当时,老人憔悴地对丛云峰说:"这一生我没有遗憾了,我感到很幸福,但不要让我这样活了,让我走吧。"
他害怕自己也会走到那一步。
一天,他对妻子说:"如果手术不成功,我无法对自己作决定,请不要让各种医学技术在自己身上表演,我不想用昂贵的代价来维持最后那点没有质量的生命。"
手术后,丛云峰恢复得很好,他按规定时间去了国外学习,跟之前唯一不同的是,身上需要带着引流管。
如今,他又重回工作岗位。
"历劫"后,丛云峰更能理解患者安乐死的想法。"能有尊严的告别,也算是为人生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。"
拒绝过度治疗
避免"遗憾离世,人财两空"
● 刘端祺教授:"反对过度治疗,让患者有尊严的死亡"
《英国医学杂志》(BMJ)前主编Richard Smith曾经说过一些惊世骇俗的话,他将癌症定义为"最浪漫的死亡方式",是因为癌症患者死亡前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告别。
很多人听后觉得反人道,但北京军区总医院刘端祺教授却不这么想,"'癌症是最佳死亡方式,甚至是最浪漫死亡方式'并不是反人道,恰恰相反,他表示的正是对当下过度治疗的一种担忧。另一方面,这也是对终末期癌症患者的一种理性忠告。"
此话一出,引来一片哗然。但其实,肿瘤过度治疗早已不是秘密。
早在2014年,央视在对癌症患者的采访中就明确指出,癌症过度治疗会徒增患者痛苦。
据不完全统计,我国临终患者呼吸支持系统所支付的医疗费,占所有医疗费用的75%以上。专家介绍说,对于明确已经无法挽救的患者来说,家属不惜一切地全力抢救,其实是相当残忍的。这样只是稍微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,而病人却要忍受肉体和精神上的创伤。
"医生不可能治愈每一例患者,医学也不可能消灭一切疾病,死亡仍是绝大多数晚期肿瘤患者现阶段的必然结局。"刘教授解释说,面对已明确不可治愈的患者,更人道的方法是让他们"向世界告别,留下遗言",而并非"遗憾离世,人财两空"。
他认为,"优逝"也应该和"优生优育"一样被理解和认同。
● 北京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顾晋:对患者来说,死亡是期盼、死亡是希望、死亡是幸福。
"医生,求你救救他,花再多钱我也愿意!"作为一个肿瘤科医生,遇到弥留患者时,这是家属最常说的一句话。
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宣传得更多的是"好死不如赖活着",家属们也无法接受放弃治疗,而事实上,我们努力延长他们的生命,其实只会让他们的痛苦延续。
"我曾经见过很多癌症患者,最后被癌症折磨得骨瘦如柴,对他们来说,死亡是期盼、死亡是希望、死亡是幸福。"
比如很多消化道癌病人,到了晚期进食都困难,他们只能用鼻饲维持生命;而肺癌病人更为可怜,他们需要每天戴着呼吸机,没有意识,虽然人活着,但早已没了意识……
还记得希波克拉底的铭言:"有时去治愈,常常去帮助,总是去安慰"。作为医者,我们应该尊重生命,在强调高科技,比拼高技术的同时,也该反思,我们是否真的做到了"适度、合理的治疗"?
"尊严死"离我们还有多远?
缓和医疗:让癌症末期病人安宁地走向死亡!
2018年6月,中国台湾地区著名电视主播傅达仁选择了前往瑞士,在至亲的陪伴下,安乐死。之后,其家属将安乐死的过程公开,引发了生死大讨论。
傅达仁视频截图
虽然名为安乐死,但它的发展并不"安乐"。1986年,"安乐死第一案"的过程还历历在目。医生蒲连升因为为肝硬化患者执行安乐死,而被检察院以"故意杀人罪"提起公诉。
当时,他在接受采访时称"我作为一个医生,尽我医生的职责,减轻病人的痛苦,何罪之有?"
最后,蒲连升被无罪释放。但这件事让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事后,他再次接受采访时称:"再有类似情况,就是拿10万,100万,我也不可能给他做的。"
在中国,没有人能随意决定别人的生死,更没有人愿意做"刽子手"。也许,这也是中国一直未能执行安乐死的原因之一。
另外,也有相关人士指出,安乐死如果被立法,可能会被一些人利用,用以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。荷兰就是前车之鉴。
但其实,尊严死不单单只有安乐死才能实现,缓和医疗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。
缓和医疗,又叫安宁疗法,它指的是对生命即将走到终点的癌症晚期病人、慢性病终末期病人,放弃使用激烈的治疗手段。
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综合科主任医师张蓓曾目睹过"缓和医疗"的效果。当时他的一位亲友患乳腺癌,发病时全身多处出现转移,当时医生做出了"不予治疗、进入临终关怀"的诊断,虽然很不甘心,但家属还是将老人接出了医院。
在最后的三个月里,其家人带他去坐了邮轮,看了大海,最后老人的女儿告诉张蓓:"唯一安慰的是,妈妈走时安详,没有受太多苦。"
"缓和医疗"理念问世近半个世纪以来,支持者也在逐渐增多。一方面,缓和医疗能减少不必要的经济花费和医疗浪费。
另一方面,对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来说,做抢救只会徒增病人痛苦,倒不如让病人在舒服的环境、家人的陪伴下安静地离开,这才是真正的尊重生命。
当然,缓和医疗并不是放任病人不管,医生建议,家属在照顾病人时还可以做到四点:
第一,倾听病人内心最真实的声音。
第二,弥补人生的遗憾。可以让见见朋友,去周围旅游、一起听一场音乐会等等。
第三,回顾这一生的经历和成就,可以读读以前的日记,看看家庭相片。
第四,跟病人讨论后事的处理。比如追悼会上用什么照片,对墓地有什么要求,遗体想怎么处置。
疾病的发生,从个人到家庭,都会受到影响,而医生,他们的使命是"治病救人",作为家属,更应把"人"放在第一位,尊重生命,尊重病人自己的意愿。
最后,附上一句卡曾斯的话:"死并不是人生最大的损失,虽生犹死才是。"
参考资料:
[1]"缓和医疗":让癌症末期病人从容告别人生.重庆晨报.2015-01-23
[2]我国专家提倡"反对过度治疗,让癌症患者有尊严的死亡".医师报.2015-01-17
[3]【城中故事】顾晋教授谈"尊严死".中医医学报论坛今日肿瘤
[4]患癌医生与妻子约定:若有那一天,请放弃抢救,让我更有尊严地走.山东商报
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【39健康网】公众号,回复您遇到的健康问题,即有专家为您免费解答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